数字背后的扣留所冤案
更多 →
遇警察暴力逮捕,如何自救?
更多 →
开始 →

数字背后的扣留所冤案

仅有四分之一的扣留所命案获得大众关注,其中大部分都是印裔受害者。

印裔中年巴拉穆鲁甘(S Balamurugan)、工程师卡鲁那(P Karuna Nithi)、英达丽水员工达门登(N Dhamendran)……他们不过是扣留所命案的冰山一角,人还没机会上庭接受审讯,就已魂断警察局扣留所。

不过,经过比较人民之声(SUARAM)、媒体报道及官方数据后,《当今大马》发现,虽然扣留所命案受害者以印裔居多,不过,还有许多宗命案,尤其是涉及巫裔族群的,却没有获得媒体的关注。

内政部去年3月28日在国会答复中提到,2002至2016年期间共发生了257宗扣留所命案。但根据人民之声的数据,只有62宗命案获得投报与媒体报道。

换言之,还有四分之三的扣留所命案,未为普罗大众所知。

逾半命案未曝光


这种现象,可能有几种原因。

人权委员会委员杰拉德约瑟(Jerald Joseph,见图)解释,惟有接到死者家属的投报,或经媒体报道后,人民之声和人权委员会才会知道扣留所发生命案。

他认为,许多扣留所命案未曝光的原因之一,是受害者没有可联系的家属。

“有些(扣留者)没有家属……如果他们无人可申诉,还有谁会去查问他们的生死?”

他补充,一旦发生扣留所命案,许多人不知道要怎么追查,也不清楚有哪些组织提供相关的援助。

“有的人并不知道一些非政府组织专门处理这类议题,像人民之声、人权委员会,或执法机构廉政委员会(EAIC)。有一群大马人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存在。”

人权委员会投诉与监察组副秘书西蒙卡鲁纳噶兰(Simon Karunagaram)解释,人权委员会等组织不可能监督所有警察局的扣留所,所以官方记录的命案会比较高。

他披露,全马共有700所扣留所,其中逾400所仍在使用中。

“除非有人通知我们,否则,我们根本无法监督400所扣留所,像知道那里发生何事,谁在扣留所死亡等等。”

印裔命案受瞩目


政府数据显示,在扣留所遇害的死者,印裔占了23.4%。

不过,在人民之声所接获的投报中,印裔命案却高达54.8%,比政府数据高出一倍。

人民之声是马来西亚长期跟进扣留所冤案的非政府组织。

另一方面,政府记录的扣留所命案虽然以巫裔居多,高达42.4%,不过,大多数命案并未获得媒体报道。媒体报道的巫裔命案,仅有17.7%。

其他族群的比例分配如下:

族群 政府数据 经媒体报道
华裔 18.3% 16.1%
外籍人士 12.8% 6.5%
其他少数族群 3.1% 1.6%

此外,另有3.2%的案件,人民之声无法透过媒体报道,辨认出受害者的族群身份。

刻板印象在作怪


印裔虽然占不多的国家人口,但在扣留所命案受害者中,却是占第二多的族群。

对此,人权律师兼捍卫自由律师团执行主任艾力保森(Eric Paulsen)说,这并不让人意外,因为警方执法与取缔时,最常逮捕印裔族群。

“若按(种族)比例来看,印裔显然是最常被捕的族裔。查看所有逮捕和取缔的数据,包括最近在《1959年防范罪案法令》(POCA)下被捕的对象,我认为大部分都是印裔。”

2010年人口统计显示,印裔占全国人口6.73%。这项人口统计每10年更新一次。

不管是扣留所命案的官方统计、人民之声的数据,或是经媒体报道的次数都一再显示,印裔受害者所占的比例,比其他族群高。

习俗与追查意愿


虽然扣留所命案的死者以巫裔居多,不过许多命案却未登上媒体。杰拉德约瑟认为,这可能是因为各族群处理丧礼方式不同。

他认为,这将会影响家属如何处理死者身后事的态度,也连带影响了他们是否愿意继续追查死因的意愿。

“对穆斯林而言,一旦亲人过世,他们要赶在夕阳下山前,把死者埋葬好。这是他们的宗教习俗。”

但他补充,如果涉及刑事,死者家属必须等到验尸完毕为止,才能开始办理丧事,因此无法完全按照原来的习俗。

“即便你是穆斯林,那也没办法。”

“不过,对很多人来说,一旦有人过世,他们就会开始筹备葬礼。这可能是习俗的原因。”

《当今大马》曾尝试联络执法机构廉政委员会,以询问其对有关数据的看法,不过,截止截稿之前,尚未得到任何回应。

执法机构廉政委员会负责调查执法机构是否涉及任何不当行为,其中包括扣留所命案,并建议后续的跟进行动。

家属愿公诸于世


人民之声文件与监督协调员周铨洋(Dobby Chew)负责收集扣留所命案的数据和相关资料。他强调,必须让公众关注扣留所命案。

他指出,有时候,死者跟家里的关系不和,因此家人也不会特别要求替死者解剖验尸。

不过,他表示,大多数案件可能涉及虐待、无人通知受害者家属、死者家属受到不公对待等问题,所以,大部分家属还是愿意公开命案,以求查出真相。

此外,周铨洋声明,人民之声并没有怀疑官方数据,不过,他们认为这些命案的个别细节,可能会跟官方记录有些出入。所以,他主张,人民之声必须独立收集一套数据。

“这样才能凸显出这些数据跟事实的不符之处。”


  • 2017年2月7日,巴拉(S Balamurugan)死于巴生北区警区总部内的休息室,享年44岁

    更多

  • 25岁的赛莫哈末阿兹蓝(Azlan Syed Mohamed Nur)在2014年11月3日逝世

    更多

  • 遇警察暴力逮捕,如何自救?

    更多

  • 互动新闻

    开始